自去年以來,有300多名貴州籍員工加入中科電力裝備集團,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人,絕大多數是布依族,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展現著擔當作為。
銅排車間——劉光武
今年46歲,去年10月份加入公司,今年3月份第二次來到蚌埠生產基地培訓。他所在的銅排車間是一個技術性非常強的關鍵崗位,對此老劉非常珍惜這個機會。幾十年的人生經歷,使他深深懂得“有技術在手,吃穿不愁”的道理。老劉說,“銅排加工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,我會用心去學,要沉下心來把這門技術學扎實。”通過幾個月的學習,老劉現在已經掌握了三工位母線加工機、數控母線折彎機、數控母線沖剪機等生產設備的操作,能夠獨立完成一般難度的銅排加工。“我現在剛入門,還要加強理論和實踐學習,多聽多看多問才行。生產中要特別細心,如果出了錯,材料報廢將會給公司造成損失。”老劉說。
只身出差在外,老劉對家里心存牽掛。因兩個孩子尚小,老婆獨自在家照顧,下班他經常和老婆在微信上聊一會,關心家里的情況。“前兩天,老婆說2歲的兒子不小心把胳膊摔斷了,我氣的罵老婆沒用,和老婆大吵了一架。后來想想,老婆一個人在家又當爹又當媽的也挺不容易的,我只有好好工作、多多賺錢才能把這個家撐起來。”老劉說,“大道理我也不會說,但我懂得公司和員工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。我會為了我的小家和公司這個大家而努力工作。”
成套電氣車間——楊安歡
楊安歡,貴州黔南州獨山縣人,在家排行老二,是位25歲性格活潑的小姑娘,在成套電氣車間二次線組里年齡最小。師傅馬蓮花說,“小楊挺聰明的,學的挺快!現在GGD等低壓柜可以獨立完成接線。”來到她完成接線的柜體前,只見線路整齊排列,走線錯落有致,號碼管清晰可見,絲毫看不出出自新員工之手。小楊指著柜門上帖的寫有自己名字的產品責任追溯標簽說,“這上面每道工序都有生產人簽名,哪道工序出現差錯就由哪個人承擔責任。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工作細節,比如說號碼管弄錯了,那各回路就全亂了,再返工就會浪費更多的時間。”
面對未來,年輕的小楊充滿著美好的憧憬。“我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,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。今后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,把工藝做的更美觀、更快,要虛心向老師傅多多請教。”小楊說,“來到集團公司我深深的被公司的文化氛圍所吸引,這里有來自領導和老師傅對我的熱心幫助和悉心培養,有同事們齊心協力完成生產任務的擔當和熱情,我希望能夠為公司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,展現出我們貴州人的風采。”